九游体育-马斯克再次发推,MATIC瞬间上走高31.13%
32
2025 / 08 / 21
贵州都市报出品
做贵州最好的新闻
新闻热线:96811
贵州都市报记者杨杰、刘鸿、寇启伟、付松、徐子、刘佑清、李盈、刘姝、王奇
贵州都市报记者庞智、申凌撰写整理
耗时2个月的调查报道
犹如观赏一部大片
响应微报姐号召,微报哥开始新一轮的接龙,各位客官,上菜咯。
开头:
在微报哥心中,印象最深的文章是九游体育官网2016年04月22日A12—A13版《彭野沉浮录》,作者付松。
原文节选:
在贵阳市上护国路,有一家并不起眼的琴行店。铺面不大,不到20个平米。里面一名扎着小辫子,爱穿黑色夹克的中年男子,叫彭野。
彭野是一个艺校生,学的是绘画专业,父亲是川音美术高才生。年幼时,彭野跟随父母来到贵阳。19岁的彭野从贵阳市艺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贵阳市文化用品公司上班。但彭野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年轻气盛的彭野辞去别人无比羡慕的工作,加入到创业大军。1987年,他开了一家文化用品公司。3年时间,就赚了30万。
在彭野的人生迈入三十而立之际,他到香港出差,发现英国人在香港开了一家叫通利的琴行店,生意好得不得了。彭野从中看到了商机,回贵阳后,在中山西路23号,开起一家琴行,取名汇丰琴行。时间是1989年,这是贵阳市第一家琴行。
彭野的辉煌时代,始于1992年。从这一年开始,连续4年,琴行的生意一路高歌猛进,短短4年时间,彭野就赚了好几百万。
彭野说,他当时最辉煌的时候,手上有5000多万资金。1992年,他先是用2万多元,买了一部摩托罗拉生产的第一代大哥大,成为贵阳首批拥有移动电话的富豪之一。他接着花28万元重金,购买了一辆白色丰田进口豪华子弹头轿车。在穿着上,彭野也特别奢侈,一身上下全是名牌,少过2000元的衣服他从不穿。
好景并不长久,突然一夜之间,彭野就从一个千万富翁变成了一个穷光蛋。
从1991年刚开始发达,彭野把触角伸到房地产业。他和2个朋友一起,每人投了300多万元,在头桥买一块300多亩的地皮搞房开。因为不了解市场,加上不懂管理和营销,建好的房子一间都卖不出去。38岁的彭野又投了100多万,在贵阳开了一家汇丰不夜城,2年不到就宣告关门。彼时,彭野的资金链开始出现断裂,无奈之下,彭野只得用地皮和建好的房子抵押给银行,但还是不够,他又把房子、车都便宜卖掉,还有几十万元的缺口。
从一名叱咤风云的千万富翁,一下子变得身无分文,彭野无法面对家人、朋友,只有选择逃离。
彭野在外的日子更难熬,犹如一个乞丐,到处流浪。他身边没有一个朋友,而且他也不想见任何人,只想找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躲起来。
在外游历2年后,彭野终于回到妻子租住的小屋。一段时间后,彭野心中的郁结慢慢被打开,他觉得自己还年轻,不能就这样倒下。
后来,他决定重开琴行。不过彼时,贵阳琴行业已经开始兴盛,生意已经不如以前般那么好做。现在彭野新开的这间琴行,名字改成贵阳通利琴行,他希望这间琴行,有一天能像英国通利琴行一样,开到全国各地。
微报哥点评:
用以留住记忆的文字,力量都不会被低估
屌丝逆袭的故事听多了,有点审美疲劳,当听到一个千万富翁跌落谷底的故事时,大多数人都抱着猎奇的心理“看好戏”,有人听到落魄的桥段没准心里大呼:“啧啧,看你之前那个拽样,现在倒霉了吧。”而当“听人说”变为“自己看”,文字从这时呈现出另一种力量,一种直刺人心的深度,令你感到或温暖或绝望。在我九游体育APP看来,好的文字是以客观的方式讲述个体在城市里挣扎生存的故事,付松的这篇文章做到了。
文章一开篇,不是简单的直接由主人公彭野回忆讲述,而是从护国路上一家琴行日常的营业场景讲起,通过一位购买吉他的顾客,很自然地将彭野带入:一个身穿黑夹克,扎小辫子的中年男子。紧接着,将彭野人生的一高一低全盘托出。全文从“下海-辉煌-没落-重震”四个篇章布局,用精炼、冷静的语言,一笔一笔地将彭野整个人物形象丰满了起来。
人和人本质是相通的,无论你是富翁还是穷光蛋,变化的只是周遭环境。文中的细节描写无疑反映了最为现实的一点:当你荣华时,聚在你身边的不一定全是假士,当你穷困时,留在你身边的必是真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每个人都会有许多时候直面人性的矛盾,世上有太多东西需要作出妥协,很多人活了一辈子也许只剩下了躯壳,但彭野不是,因为他始终怀揣一个属于自己的音乐梦想。
接龙:
在付松心中,印象最深的文章是2016年09月08日A10-13版《专车乱》,作者徐子。
原文节选:
暗访期间,记者在和一些专车司机接触中发现,有一部分司机并不是以挣钱为目的跑专车,而是借着专车平台来搭讪年轻漂亮的女性乘客。实际上,这类情况并不鲜见。记者在采访中接到过多起女性乘客被专车司机骚扰的反映,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对方主动要求添加微信,或者通过电话和短信进行骚扰。
一个晚上,陈女士通过易到专车软件打了一辆车,从北京路到八匹马。出于对司机的尊重,尽管穿着超短裙颇有不便,陈女士仍选择坐在了副驾驶。没想到这次打车旅程却被陈女士形容为“人生中最煎熬的八公里。”
短短20分钟的车程,这名专车司机一路言语轻佻,数次邀请陈女士“要不晚点回家,我九游体育下载们去我朋友开的酒吧坐坐”。被拒绝后,司机又提出希望添加陈女士为微信好友。“这是我朋友的车,我开出来体验下跑专车什么感觉。”陈女士回忆,司机当时还暗示她,自己的车是一辆宝马。这时,陈女士用司机注册的照片对比才发现,这名司机和注册司机的照片根本不是同一个人。
一路忍耐的陈女士下车后立即摔门而去,还未走到家,她收到微信的一条好友申请,留言“美女,我是真心想和你交个朋友。”原来,陈女士的微信号就是自己的手机号码,司机添加了她的微信。一怒之下,陈女士给了对方差评,这是她能想到的唯一投诉渠道。
次日,陈女士又收到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我不怕差评,我出来跑车不是为了钱,大不了换个手机号再注册。”
付松点评:
我们需要这种好的报道
读完《专车乱》,犹如观赏一部大片。从版面呈现到文字的严谨和细腻,再到丰富的细节描写,还有就是故事化的表达,可谓百看不不厌。
《专车乱》,是贵州都市报今年9月8日推出的一篇重磅调查报道,记者耗时2个月,用自己刚买的30多万元的新车,申请跑专车,向大众揭露了专车司机与专车平台关系的不对等、专车平台对专车的严重管理失控、利益的分配不均、司机及乘客的安全保障以及维权难等各种乱象。
这篇重磅调查稿件,是在7月28日交通部公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将于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明确网约车(即专车)合法地位的大背景下做出的。记者在撰写这篇稿件时没有采用华丽的语言,而是用平铺直叙的手法,让报道看来到更真实、易懂,但又能从中获取惊人的内幕。
当然,这篇稿件除了各种乱象,还有一些案例,看完后会让人毛骨悚 然,尤其为女性乘客安全担忧。这些精彩的案例和报道呈现,是都市类媒体读者喜闻乐看的。在纸媒进入寒冬的当下,在监督稿件越发难做的今天,《专车乱》值得一读。
通过《专车乱》,我们可以看到,贵州都市报的记者至今还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梦想。
我们需要这种坚持。我们需要这种好的报道。我们需要这种精彩故事。我们更需要有读者来关注我们的报纸,喜欢上阅读,从中获取养分。
因为,我们还有梦想!还有激情!还有为读者奉献最好内容的团队!
别了,西西弗中山店
一篇能打开记忆闸门的文章
接龙:
在徐子心中,印象最深的文章是2016年02月24日A8-9版《福泉免除高中学费》,作者刘佑清。
原文节选:
王洪梅今年47岁。她在福泉市政府大楼当保洁工人。
2月22日,元宵节。这天下午,福泉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最终形成只有182个字的一号文件。核心内容是:从这一天开始,免除福泉市所有高中学生的学费。
王洪梅成了第一个得知这个消息的学生家长,她高兴得手舞足蹈。她的女儿正在当地一所重点高中读高一,每年需要缴纳1600元的学费,这相当于她两个月的工资。
蒋士萌在常委会召开一周之前接到一个特殊任务。这位福泉市教育局局长当时接到的任务是,摸底了解福泉市有多少高中学生,其中又有多少贫困生。
2月20日,蒋士萌和她的同事加班到深夜,把需要的数据全部统计了出来:福泉市目前共有6776名高中生,其中2900余名贫困生。当时,她不知道上级拿这些数据做什么。直到第二天上午,见到市委书记和市长之后,她才知道,这些数据将在讨论免除高中生学费时用到。
“完全没有想到市里的力度会那么大,会把所有的高中生学费免掉。”蒋士萌接受贵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之前还以为会一步一步来,比如,先把低保户、贫困户或者农村户学生的学费减免。
22日下午2点30分,福泉召开常委扩大会。1个多小时后,便形成2016年福泉市一号文件,共182个字。
这份文件也被称为“福泉史上最短的一号文件”。
文件内容载明,从即日起,免除全市高中阶段学生学费,所免学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由财政部门统一核算后据实拨付。对属建档立卡范围内的贫困学生,原享受的各类贫困补贴不变。同时,每年安排一定名额采取适当方式接收市外学生进入福泉市高中学校就读,并同等享受免除学费及贫困补助待遇。
记者调查获悉,福泉此举在贵州省地方县市中尚属首例。
徐子点评:
原来政策是这样出台的
对于老百姓而言,各级党委政府的办公大楼都是神秘且陌生的。
但是,楼里的人所作出的每一个决策,都与这个地区的每一个人休戚相关。
2016年2月22日元宵节当天,福泉市委常委扩大会上,一个仅仅182个字的一号文件在这里诞生,核心内容是 :从这一天开始,免除福泉市所有高中学生的学费。
这在贵州是首例,福泉在教育改革上当起了先行者。
对于一个县级市来说,难能可贵;对于作出这一决策的执政者来说,难能可贵。
因为这意味着,仅政策执行元年,福泉就要增加1300万元用于高中生学费的财政投入。
做这些铺垫,最终我要推出的是采写此篇报道的本报记者刘佑清。
传达政策,广而告之,是媒体人的重要职能。但是每每出现重大政策 ,我们看到的往往是通篇的文件,鲜有透彻的解读。
刘佑清在采写本篇报道时,深挖细节故事,全文从当地政府大楼的保洁工人入手,以保洁工人——这个看似普通,却时刻穿梭于政府大楼每一间房间,消息灵通的岗位切入,然后才到校长、教育局长和市委书记……
通过这些小人物大人物,将这个决策作出前后的小故事娓娓道来,让每一个读者在看了之后不由感悟:喔,原来政策是这样出台的。
也藉此将这个原本只有182字的文件,作出了完美的解读。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他的同行和同事,我深知这种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选题,并不易操作,如果采访不到市委书记,这篇报道就没有说服力。
刘佑清做到了。
并且从文内可以看出,福泉市委书记对记者的采访是十分配合的,但凡同行都知道,在短时间内要和一名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谈笑风生,这背后是一名优秀记者的沟通、协调能力的体现。
同样的选题,其他媒体就此作出的报道我也看了,完败之。
接龙:
在刘佑清心中,印象最深的文章是2016年01月04日A5版《别了,西西弗中山店》,作者李盈。
原文节选:
从1997年10月8日开始,到2016年1月3日,西西弗中山店营业6661天。对于很多贵阳的80后、90后来说,会有些关于自己的记忆。
元旦假日的最后一天,赵桐起了个大早。睡懒觉对于上高中的他来说,是件奢侈的事情。可是,有一件事,比睡懒觉重要得多。他要去告别。
3日,西西弗中山店最后一个工作日。书店还没有开门,赵桐就跟妈妈守在外面。从初中开始,他就喜欢来这家店看书、自习。对于他来说,“这家店就像老朋友一样。现在它要走了,有些不舍。”
“中山店是西西弗在贵阳主城区的第一家店。”西西弗中山店的主管韩云说,这段时间,由于读者对中山店的不舍,再加上书店有回馈读者的折扣活动,店里的人流量要比往常大很多。以至于在营业的最后一天,装书的袋子都用完了。最后的这一拨读者买书,不得不用尼龙绳捆着拎走。
正如韩云所说,西西弗中山店承载着很多贵阳80后、90后的青春记忆。作为一名90后,他也与这间店有着深厚的情缘。
韩云第一次来到西西弗的时候,还是个五年级的小学生。那时候,总来这里蹭书的他,没有想过,自己在十多年后会成为西西弗中山店的主管,更加不会预料到,他会亲历中山店的撤场。
“接到撤场通知时,那一整天的情绪都很低落。”韩云坦言,这间店伴随自己成长多年,“就像少年岁月的见证一样。”
夜幕降临,晚上8点40分,西西弗中山店内的清场广播响起。在这最后的时刻,书店与读者并没有特殊的告别仪式。
作为主管,韩云也正在忙着结账。书店里一切平常如昨。就好像,明天这里依旧会照常营业。
刘佑清点评:
这是一篇能打开你记忆闸门的文章
这是一场温暖的告别。
2016年1月3日晚上9点,贵州都市报记者李盈采访了西西弗中山店的最后一个顾客郑红,当顾客郑红离开之后,书店的铁帘门“哗啦”被拉上。
因为拆迁,这个从1997年就开始经营的书店,在这一天彻底落下帷幕。这意味着,这个在贵阳存在19年的西西弗中山店,将只能留在贵阳众多80、90后的记忆中。
1月3日,是西西弗中山店最后一天营业。许多读者特意赶来,用读书、买书和合影的方式告别。
我的同事李盈,在这里蹲守了一天,记录着。她搜集了很多采访素材,最终选取了几个故事来告诉读者,这家书店的存在,曾经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要知道,现在西西弗中山店的拆除,拆的可不是房子,而是情怀啊。
主管韩云,第一次来这家书店,还是小学五年级,总来蹭书看的他没想到10多年后,他会成为这家书店的主管。
大学教师余晖,这个书店是她和男友曾经约会的地方。因为这里安静,还有免费读书区。
怀旧,让贵阳人在这篇文章中找到不少共鸣。
除了故事以外,文章里也有不少细节,让我记住。
一个顾客买了三本书。打包时,她还把小票小心收好,她说这上面有最后一天的日期,很有意义。
装书的袋子都用完了,最后这一拨读者买书,不得不用尼龙绳捆着拎走。
书店的墙上明明白白的写着,“背包太沉,存吧;站着太累,坐吧;买了太贵,抄吧;您有意见,提吧。”
西西弗中山店曾经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吸引了一众喜爱阅读的人群,这是一个难得的突破。与此同时,这让我们又有一种期待,接下来的店,会有何种新颖的方式?
作者李盈在文章里都告诉我们了。
这篇名为《别了,西西弗中山店》的稿子,刊登在贵州都市报1月4日A05版,你可以从电子版上看到,值得一读。
我保证,再过多年,你再翻来一读,还能再次打开你记忆的闸门。
讲述股市“熔断”的稿子
从一碗好吃的羊肉粉开始
接龙:
在李盈心中,印象最深的文章是2016年01月05日A4-5版《没想到,“熔断”来得这样快》,作者刘姝。
原文节选:
昨天下午13点12分,对于炒股仅一年的新手股民吴清忠来说,大概是难忘的一瞬间。
跟往常一样,那会儿,他正坐在贵阳市华创证券北京路营业部的交易大厅里,吃着外面餐饮店买来的羊肉粉;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一双眼睛,还不时瞅着大厅右边墙上的显示屏。
显示屏上一片“绿油油”的稻田,见多了股市的起起伏伏,一开始,吴清忠并没在意,只是觉得新年第一天的股市,“开门不吉,有点触霉头”。等到13点12分,抬着碗正在喝汤的吴清忠,突然听见身边嘈杂声四起,“停牌了停牌了”的声音此起彼伏。他抬起头一看,显示屏上,沪深300指数K线图,一条代表“停牌”的阴线出现了,长长的阴线,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延长开来;15分钟后,阴线消失,K线图再次恢复了波动,但仅仅几分钟后,阴线再次出现,直至收市,仍没有消失。
从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菜鸟”吴清忠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怎么都动不了了?”直到听了其他老股民的介绍,他才第一次听说这个中国股市上首次出现的词汇:熔断机制。
昨日下午14点20分左右,记者来到华创证券北京路营业部。距离股市收市还有40分钟时间,但营业部交易大厅内,却一改往日的热闹繁忙。
记者刚到时,显示屏还亮着;14点30分左右,距离收市还有30分钟,显示屏突然关闭,屏幕上漆黑一片。
“今天都走了,提前‘下班’了。”正在把自己的饭盒、保温瓶往袋子里装,有着10年股龄的贵阳股民苏梅提醒记者,“再呆在这儿没用了,反正买也买不进,卖也卖不出。”
昨日,在早盘重挫4%后,午后13点12分时,沪深300指数跌幅扩大至5%,沪深两市由此触发史上首次熔断。在熔断15分钟后,两市恢复交易,但沪深300指数继续下滑,13点33分跌幅扩大至7%,触发二次熔断,沪深两市停止交易直至收盘。
苏梅所持有的股票“莎普爱思”,昨日开盘后略有小升,跟着便一路狂跌,从开盘的54.82块跌到了49.80块,跌幅9.3%。形势不太好,苏梅观望了一上午,本准备下午就卖了的。哪知13点12分后,沪深两市前后两次停牌,苏梅上个厕所,错过了第一次停牌后的“复活”时间;随后,第二次停牌直至收市,苏梅都没能把股票抛出。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不意外,这都是按照国家新政策在执行。”苏梅告诉记者,“只是今天这一上午,我就丢了一万多块;照这形势估计,明天的股市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开盘说不定我就得卖。”
李盈点评:
一条股市稿子,与一碗羊肉粉
提到股票,我脑海里的第一印象就是像心电图一样的……走势图?啊不K线图(后来从刘姝的稿子里学到的)。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让我一想起,就根本没有继续了解的欲望。
我记得那是一个湿冷的早上,冷得让人不想起床。然而窗子背后的天越来越亮,晃得人睡意渐无。我摸过枕边的手机,习惯性打开都市报的电子版。
网络不太好,加载的小圆圈转得我想关掉页面。正在我拇指准备滑向叉叉的时候,报纸头条几个大字跳了出来,“哎呦,熔断!”
配合着一瞬之间闪现在我眼前的页面,我好像听到了“啪”的那声断裂。
这赶走了我最后残留的一点睡意,对这条头版头条的稿子来了兴趣。所以,即便对股市完全无感,我也还是点了进去。
万万没想到,刘姝讲的这个股票故事,从一碗羊肉粉开始。
“跟往常一样,那会儿,他正坐在贵阳市华创证券北京路营业部的交易大厅里,吃着外面餐饮店买来的羊肉粉;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一双眼睛,还不时瞅着大厅右边墙上的显示屏。”
我好像隔着屏幕闻到了羊肉粉的香味儿,忍不住往下读。
她用这位菜鸟股民带出了稿子的主题“熔断机制”。重点是这个菜鸟跟我一样对熔断“摸不着头脑”。
然后,她并没有着急去解释什么是熔断。而是用一系列的细节,展现熔断现象。
“约百台可供查询、买卖的电脑,安静整齐地排列在大厅内,但仅有几台电脑的显示屏还亮着,三四位股民还在电脑前查询股票信息;而余下的五六位股民,则聚集在了两列电脑的空隙间,以板凳为桌,玩起了扑克。营业大厅靠右的墙上挂着显示屏,屏幕前的几排红色椅子上,空无一人;只有一张椅子上还垫着一张报纸,透露着曾有人在此坐过。
记者刚到时,显示屏还亮着;14点30分左右,距离收市还有30分钟,显示屏突然关闭,屏幕上漆黑一片。”
比身临其境还真实。这是文字的魅力,刘姝的功力。
给你一个感官体验后,才请出大神级股民,来解释什么是熔断。
解释也通俗易懂。
“他打了一个比方:股市的不同周期,好比一年的不同季节。熊市是冬季,熔断机制出现于股民而言,好比在寒冷的冬季,出现了雪凝天气,很正常。受伤的股民,好比没搞明白这是冬季,而轻率地穿着单衣出行。
“季节更迭本身没错,衣服本身也没错,如果没能避开雪凝,只是你没搞清楚是冬天还是夏天。”萧旭说,“熔断机制就是为了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关键是股民对股市要有全局的把握。今天大家议论纷纷,只因现在是熊市,出现了向下熔断;如果是牛市,出现了向上熔断,那就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总之,我是十分轻松看完了这条稿子。然后,起床去吃了碗像这条稿子一样“好吃”的羊肉粉。
同事加入救援队赴尼泊尔救灾
他是她心中的“最美逆行者”
接龙:
在刘姝心中,印象最深的文章是2016年09月12日A2版《黔灵山上的四大“帮派”》,作者王奇。
原文节选:
下午4点,周泽琪拉着一个两轮小车走进了黔灵山公园,车上载着两个鼓鼓的包。
很快,一群猴子围了上来。周泽琪从包里拿出法式小面包、饼干给猴子们分食。“我每天下午来喂它们一次,一天不来就会很牵挂,担心它们饿着。”周泽琪今年64岁,在黔灵山义务喂猴已经21年,和贵阳大多数喂猴人一样,她觉得,黔灵山的猴子与人之间有着特殊的情谊。
周泽琪还记得,1999年时,黔灵山的猴子数量大约有100多只,“那时公园里只有两三个猴群,现在已经发展到四五个猴群。”
猕猴是结群活动的动物,喜欢群居在一起凑热闹。据介绍,目前黔灵山公园内的猕猴家族潜伏着4大“帮派”。第一帮派分布在战壕,约有180只;第二帮派猕猴的数量最多,达到了200多只,这一猴群强势霸占着土帝关;第三帮派分布在上动物园石梯右侧山,约有150只;第四帮派规模最小,只有大约50只猕猴,它们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上动物园石梯左侧山。
黔灵山各个群的猴王,周泽琪都很熟悉。“猴王一定是公猴,一般在十岁左右。”根据猴王的体貌特征,她和其他喂猴人还为猴王取名“驼背”、“跺脚”、“孤缺缺”、“逗逗”等。
周泽琪在黔灵山公园的步道上撒了几块饼干,十几只猴子开始聚集,然而,一只名为“虎虎”的公猴现身后,旁边的猴子都自动让路,不敢与其争食。事实上,“虎虎”并非猴王,它只是公园内带领着最多猴群的猴王“跺脚”的副手。之所以取名“跺脚”,是因为这只猴王发怒时总是以跺脚来示威。
“猴王走路喜欢把尾巴高高翘起,一副很威风的架势,找到食物,猴王最先得吃,只有等它吃饱了,其他猴子才敢过去吃。”周泽琪说,猕猴的世界等级分明,猴王享有绝对的特权。
“母猴在猴群的地位也很高,既是猴妈妈,带领小猴学习生存技能,又要拥护猴王的地位。”周泽琪告诉记者,猴王的孩子可以跟着妈妈享受“王后”、“妃子”的同等地位,但当小公猴三四岁后,猴王就会将他们赶出家门,他们得靠自己打斗拼杀去争取自己的地位。
刘姝点评:
90年代的港片味道
近期我印象比较深的见报稿件里,毫无疑问,“大可姐姐”王奇采写的《黔灵山上的四大帮派》,应有一席之地 。
黔灵山我去过很多次了,最爱走的那条道,恰好就是猴子的天堂。每次路遇“猴儿们”理直气壮地抢你手中的 食物——尤其是个头不过30厘米高的小猴儿——我总有种放学刚出校门,就被学校里的小霸王、小混混们“打劫 ”的错觉;而且是身为一个初中学生,却被小不点的小学生给抢了。真是郁闷。
当时就在想着,这群猴子这么有组织、气焰嚣张,简直是黔灵山上的“古惑仔”,那叫个“猴手遮天”。
所以,第一眼看到大可姐姐的《黔灵山》时,我就乐了。每次上山在脑海中翻来覆去思考过的问题,大可姐姐 都一一回答了。原来,这山上的“猴际关系”还这么复杂。四大帮派,各自占地为王, 为了争夺交配权、地盘 、食物,猴群之间时而大打出手。脑补一下,妥妥的90年代港片味道就出来了;就是不知道猴版“陈浩南”和“ 山鸡”,有没有那么帅气呢?
什么是好的新闻?入行以来,这个问题不断被提及、思考。高大上的?板着脸说教的?这些都不会是。好的标 准从来只有一个:当读者看完这则新闻,微笑、沉思、讨论,抑或唤起了深藏的共鸣感,这便够了。
接龙:
在王奇心中,印象最深的文章是2015年04月27日A9版《飞越世界屋脊的救援》,作者赵惠。
原文节选:
尼泊尔地震发生后,一看震级太大,比汶川地震的震级还要高一点,我赶紧联系贵阳的几支地震救援队伍,希望能够加入救援队前往尼泊尔救灾。
在贵阳有两支民间地震救援队,一个是贵州蓝天救援队,一个是贵州青年志愿应急救援服务总队,每个队都有一批经历过汶川、玉树、雅安、鲁甸等重大地震灾害救援的救援队员。这两个救援队的队员都在一边打探消息,一边准备装备,等待出征命令。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是民间志愿者,每一次出队救援都是自掏腰包解决路费。
贵州蓝天救援队队长王毅立即申请出队,最终王毅、宋建汐和我被挑选出来,与全国各地蓝天救援队的另外19名队员,组成了尼泊尔地震救援队,远赴尼泊尔参加紧急救援。
目前,贵州青年志愿应急救援服务总队的救援队员已经做好准备,正在协调相关入境手续,如果情况顺利,我省的第二批队员有望于今日上午启程奔赴灾区。
我们贵州的3名队员一早就飞抵白云机场,随后大家陆续抵达。在候机的几个小时里,机场里的旅客、工作人员看到身穿救援队服的我们,一边让道一边竖起大拇指:“加油!你们真棒!”
尽管是属于民间的救援组织,实际上我们是一支十分专业的救援队伍。每个队员除了具备很好的身体素质外,还具备有野外生存救援能力。
从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包括我在内的队员几乎参与了玉树、雅安、鲁甸等大地震救援,每次救援都是精心准备,第一时间驰援。因此,队员们来自天南地北,经历这么多次生死救援,大家建立起了情同手足的兄弟感情。
在出征前,我们尽可能地收集了关于尼泊尔当地的最新情况,了解到尼泊尔虽然是世界上幸福感最高的国度,但其经济非常落后,基础设施落后,医疗条件更是不佳,此次大地震造成的短期大量伤亡,可能会导致医疗供给不力。
这次出征虽然时间紧迫,但队员们带着许多救援装备,有手动液压破拆器、生命探测仪,还有一台用于险情侦察的八轴飞行器出发。
而南航工作人员得知我们是去参加地震救援后,让出VlP旅客休息处让大家休息,还免费提供晚餐。
19时40分,广州白云机场,蓝天国际救援队登上了飞往尼泊尔地震震中的航班,我们将在黑夜里飞行近4个小时后降落在加德满都。
王奇点评:
我心中“最美的逆行者”
有一群人,被我们称为“最美的逆行者”。 因为在爆炸、火灾的现场,他们总是在大家都撤离的时候,勇敢冲向灾难的中心,他们就是消防员。
我推荐的《飞越世界屋脊的救援》系列报道的作者赵惠,在我心中,也是“最美的逆行者”。尽管这一系列报道已经过去了一年,但贵州志愿者的救援故事,依然充斥着我的记忆。
2015年4月25日下午,尼泊尔加德满都发生8.1级特大地震。4月26日一早,贵州蓝天救援队赴现场救援,本报记者赵惠是队员之一。
在一个庞大的灾难面前,采访难度很大。连日的紧张奔波,我不知道他一边参与救援一边采访时,需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消耗,也不知道他面对那些交织着死亡和悲伤的场景时,又会感到怎样的痛楚。
只是有一天在聊到在灾区的日日夜夜,他轻描淡写地告诉我, “有时想起灾区的一些事情,会很伤感,情不自禁地就流泪了。”
PS:微报哥的这轮接龙游戏,传到赵惠同学时,他正在采访的路上,由于时间有限,本次接龙游戏结束。希望微报通过此次接龙的形式,向记者们说一声:辛苦了,祝大家节日快乐。
注:本次特刊稿件由贵州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庞智、申凌撰写整理,感谢参与本次游戏的贵州都市报记者杨杰、刘鸿、寇启伟、付松、徐子、刘佑清、李盈、刘姝、王奇。
(都市报作品,转载需署名)
立足贵阳,面向全省!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贵州都市报官方微信,更进一步信息,我们将持续发布。
贵州都市报新闻热线:96811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Great value for the price. Will definitely buy again. This is my third time ordering from this seller, and they never disappoint.
客服态度很好,发货也很快,体验非常满意。 已经多次购买了,一如既往的好,值得信赖的商家。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 This is my third time ordering from this seller, and they never disappoint.